當前位置 : 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資訊中心


“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寫在紅旗渠總干渠通水60周年

  從空中俯瞰,一條綿延1500公里的“藍色飄帶”盤旋在巍巍太行的千仞絕壁間,見證著新中國劈山引漳、重塑山河的人間奇跡。

  “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考察時指出,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

  今年4月,是紅旗渠總干渠通水60周年。渠水奔涌如初,精神歷久彌新——一曲“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的英雄凱歌沖破激流險灘,奏響“滾石上山”的時代強音。

  “紅旗渠都修成了,還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

  春暖四月,南太行山花爛漫,紅旗渠嘩嘩流淌。

  站在紅旗渠干部學院講臺上,76歲的紅旗渠建設特等模范張買江回想起,紅旗渠水滾滾而來的那個激動人心的下午。

  張買江(右)在紅旗渠干部學院向學員講述當年修渠的情景(2025年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那時,為解決吃水難,林縣人決定劈山太行側,修建紅旗渠,引漳河之水。正值共和國最艱難的歲月,林縣賬上只有不到300萬元,連修渠買炸藥、鋼釬等大件物料的錢都不夠。

  寧愿苦干,不愿苦熬。十萬建設大軍毅然開赴太行山。一分錢掰成幾瓣花,沒錢再想辦法,一錘一釬,修成舉世震撼的“人工天河”。

  在修渠中,林縣人挖出的土石方,可壘成一條高3米、寬2米的“長城”,長度可以連接哈爾濱和廣州。而在6800多萬元的紅旗渠總投資中,超過85%的投資來自地方和群眾自籌。

  在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鎮陽耳莊村拍攝的紅旗渠總干渠(2025年3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今天,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以什么樣的成效,去面對為我們留下寶貴財富的老一輩‘修渠人’?”林州市委書記孫建鐸不時自問。

  前幾年,林州很難,難到不少黨員干部經常半夜兩三點睡不著。

  “倒下躺平,林州決不允許。”即便財政異常困難,林州每年仍拿出2000萬元作項目謀劃資金,5000萬元作產業招商基金。

  在紅旗渠畔,從農村鐵匠鋪起家,鳳寶特鋼歷經艱難困苦,現在發展成為全球產銷量排名靠前的無縫鋼管企業。

  然而,前些年,行業整體下行,公司前景暗淡。

  “不認命、不服輸,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公司上馬了新機組,填補小口徑熱連軋無縫鋼管生產世界空白。”公司總經理李靜敏說,公司產品成功升級,還入圍2024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一切努力化作發展后勁。去年,林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7.2%,GDP同比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總量升至河南省第4位。

  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大道(2025年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從過去的劈山引水,到今天踏出向上突圍之路,這樣一個缺水之地,這樣一個資源匱乏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走在了河南省前列。

  在解決困難中,林州干部群眾對困難認識更清晰。“現在的困難問題,只是一個周轉問題,一個時間問題,跟修紅旗渠比差得遠。”孫建鐸說。

  林州人干什么事,都愛與修紅旗渠比對一下,常說“紅旗渠都修成了,還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紅旗渠精神已融入林州人的血脈和靈魂,成為一種個性、一種文化、一種民風。

  渠水奔流處,困難自低頭。

  什么是精神,就是心里有股勁

  吳祖太,27,河南省原陽縣白廟

  李茂德,46,姚村公社北陵陽

  白云祥,25,臨淇公社郭家屯

  ……

  在紅旗渠紀念館里,一面墻壁上端端正正鐫刻著每一位修渠犧牲者的名字。81名犧牲者中,有民工,也有干部。其中,年齡最大的60歲,最小的只有17歲。

  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2025年3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你爹沒把渠修到底,你就去替他完成吧。”父親在修渠中犧牲,母親擦干淚,送張買江上工地。

  那年他13歲,在工地上年齡最小。

  擔水、背鋼釬、放炮……干體力活,還填不飽肚子,張買江餓得慌,就去摘柳絮、摳青樹皮吃。

  “只要有股勁,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再多的問題都能解決。”他修渠干了9年,人稱“小老虎”。

  游客在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參觀(2023年4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遠眺南太行,紅旗渠猶如一條巨龍,蜿蜒于千嶂絕壁之上,流淌在林州大地,滋養著林州人。

  紅旗渠流到黃華鎮廟荒村,澆灌出郁林英一身拼勁。

  廟荒廟荒,連廟都荒。窮、亂、臟,廟荒人出去不敢說自己是廟荒人。

  郁林英是個犟脾氣,上任村支書時說,“要讓廟荒人仰著臉出門”。靠著紅旗渠,搞鄉村旅游是一條出路,說干就干,啟動整村改造。

  村子剛改造出模樣,發展正吃勁時,郁林英三項癌癥齊發,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那段灰暗的日子,郁林英常不自覺走到紅旗渠邊,數壘起渠岸的石頭。

  “留個半拉子,死都不合眼,得把這事完篇。”心有所觸,郁林英又支棱了起來,干得更拼命。

  獲評3A級旅游景區,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去年客流量達到約20萬人次,廟荒村爬過了坎。而她的身體,經過4次手術,也挺了過來。

  游客在河南省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拍照游玩(2025年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爺爺為修渠打鐵,紅旗渠流淌進郭釧的血脈,化作一股闖勁。

  郭釧今年38歲,頭上的幾綹白發尤為顯眼。一問,是企業最困難時愁出來的。

  他剛任林州重機總經理沒幾個月,外部環境突變,公司資金鏈接近崩斷。一時間,債務到期,交貨違約,股票被掛ST……企業一度難以為繼,甚至出現“賣殼換錢”的聲音。

  雪上加霜的是,訂單越來越少,這樣下去,林州重機將永無翻身之日。那時僅30歲出頭,郭釧愁出白發。

  工人在林州重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液壓支架總裝車間進行安裝調試作業(2025年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從牙縫里摳錢,也得技術創新。”郭釧決意闖這條險路,堅持兩年多,公司成功研發出高性能耐磨防腐液壓支架,技術參數領先于行業水平。新技術迅速提升業績,2022年扭虧為盈,2023年大幅盈利,企業穩步向好發展。

  風浪里挺過來,郭釧最大收獲是,“沒有打不穿的山,沒有闖不過的關”。

  紅旗渠流不到林州南部的臨淇鎮,但修渠時這里同樣出工出錢,磨礪出一股心懷大家的干勁。

  受政府號召,張益智2012年返鄉回到臨淇鎮,開發了幾乎荒廢的萬泉湖。景區初見成效時,一場大洪水襲來全部沖毀。

  河南林州市萬泉湖景區(2023年6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鄉親們跑來幫他收拾,老人們拿出卷在塑料袋里的錢,一張張五塊的、十塊的,塞過來。小時候,父親去世早,鄉親們照顧他。又遇難處,還是如此,張益智淚如雨下。

  “咱沒有趕上修紅旗渠,但要把紅旗渠牌子擦亮。”張益智收拾攤子重建,如今景區年客流量達100萬人次。

  這兩年,他許下一個愿望:“待我干不動時,景區捐給國家。”

  一甲子過去,紅旗渠從未斷流,一路向前……

  每一次挫折和困難,都增加紅旗渠精神厚度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16字紅旗渠精神,在林州隨處可見。有的掛在屋內,有的刷在墻上,有的刻在石頭里,光遠新材董事長李志偉以之作為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

  “起步,與世界同步。”十多年前,李志偉進入電子級玻璃纖維領域,夢想打造領域內世界級企業。正當公司高歌猛進,上市近在眼前時,遇上行業發展低谷期。光遠新材出現虧損,上市中止,處境艱難。

  困境之下,公司創新投入沒有停。“那時燒錢啊,有點燒得快頂不住了。”看好前景,李志偉咬牙硬頂。

  工人在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電子布生產車間進行原絲巡檢(2025年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風口正盛,光遠新材新研發的低介電產品迎來熱銷,一舉扭虧為盈。今年,李志偉已新點火3條生產線,離當初的目標越來越近。

  很多客戶問,這樣國際一流的項目怎么放在了林州?李志偉回答:“紅旗渠精神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當前,河南省號召干部群眾,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以實干開創美好未來,用奮斗創造別樣精彩。

  培育“7+28+N”重點產業鏈群,大力發展空中、陸上、海上、網上四條“絲綢之路”,辦好10項省重點民生實事,推行“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加強基層治理……河南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開放、創造高品質生活、實施高效能治理。

  在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風景區附近拍攝的紅旗渠總干渠(2025年3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從前,村里亂,家里窮,林州市魏家莊的李明生,只好遠走他鄉討生活。

  在外掙了錢,李明生選擇了回村當村支書。不料,頭天上任,第二天就被舉報。

  李明生定期召開座談會,有問題、有訴求當面說,能解決立馬解決。婦女節、兒童節、七一、八一、重陽節……活動搞起來了,與鄉親們的心更近了。

  村里沒有水泥路就修路,沒有產業就發展鄉村旅游,還搞起林果經濟。看到李明生干實事,村民順了氣,村里氛圍越來越和諧。一派向好景象,魏家莊拿到“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等榮譽。

  望著在村里靜靜流淌的紅旗渠,李明生說“只要渠在勁兒在,魏家莊就有奔頭”。

  與山共峻極,與水同流長,紅旗渠精神生生不息。

  游客在紅旗渠分水閘參觀(2025年3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1997年出生的李媛,是紅旗渠干部學院的青年教師。聽說她的家世,學員總會多問上幾句,她的太爺爺李貴曾任林縣縣長、紅旗渠后勤指揮長。

  如今,李媛講紅旗渠故事駕輕就熟,正從講故事向理論研究上掘進,這是她當前要修的“紅旗渠”。每次講完課,她總會把心中反復自問的那道題,也留給學員:

  “您會如何修建屬于您自己的紅旗渠?”

  文字記者:李俊、林嵬、劉懷丕

  海報設計:邱星翔

  統籌:杜宇、陳煒偉、李夢嬌、黃小希、肖磊濤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村妓,亚洲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亚洲人人玩人人添人人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五月婷婷国产在线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在线综合 | 在线看片a免费人成视频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